金門的每一棟洋樓,都有著鄉親離鄉背井尋求發展的心酸血淚故事,好不容易功成名就希望落葉歸根的不可得,徒留一棟清冷的建築見證歷史的痕跡。
大地吳心泉宅,則是經由三代人的努力和堅持,累積無數跨越海峽的信件,從「愛」出發為守護母親而建立的「家」,後不僅留給宗親居住使用,還盡力照顧親友,最後無私捐獻出來,為金門的一段歷史留下記憶。
金門大地聚落出生的吳心泉,早年隨兄長至東南亞闖蕩並不順利,先後走過泰國、新加坡,最終在麻六甲創立「金泉成」,以經營五金、鐵釘、木材起家;在累積資本後,再跨足土木工程和建築營造業,成立「金泉發」公司。與其弟吳仲坦分別在營造業與船運業都有所成,被稱為「山王」與「海王」。
事業有成的吳心泉,希望接母親張昔至麻六甲,無奈母親比較習慣留在老家,吳心泉便著手興建這間孝親房,於1929年開始創建,落成後不但迎接母親入住,還有吳心泉的髮妻陳省和兄長吳守瓢一家,都曾居住過。
「吳心泉宅」的建築整體格局為二落帶右護龍;護龍採疊樓方式興建;疊樓採用五腳基洋樓形式-為金門地區少見。建築物正面 的「凹壽」有「延陵衍派」的堂號。
民國26年時局動盪,日軍登陸金門前夕,吳心泉派專船將老家大地的親人接至麻六甲,重情意的他連兒媳娘家都安排上,老家宅第則委由大地親族代管。
多年來,
無論是祖宅還是村莊宮廟(環江宮),吳心泉都認真看待,保留著一張又一張來自家鄉的信件。這些走過的歷史沒有消失,而是換種方式珍藏在三代人的身上。即便長年居住在麻六甲,還是心繫金門堅持守護著「家」。吳心泉的曾孫吳友鏗、吳友量在考量永久保存祖厝的前提下,最終決定主動捐贈出祖宅給縣府。
愛 不一定是擁有
即便選擇放手
我也依然會為你感到快樂
番人扛櫃腳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