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金門的蚵仔煎

 在台灣,蚵仔煎是夜市很常見的小吃,尤其在靠海的的漁港小鎮,幾乎是必吃的品項。在金門,蚵仔煎也是多數遊客會品嚐的風味小吃,主要的特色是金門特殊養殖方式的石蚵,小粒卻飽滿Q彈,一份蚵仔煎,幾乎舖滿了石蚵,總讓人覺得非常滿足。

除了主食材石蚵這個不同處,用料也是不同於台灣。在台灣,配菜最常見的小白菜,但在金門,蔥末和韭菜末才是正統。業者說,這樣才會香,但根據我個人不負責的思考結果,應該是因應金門的風土才產生的風味。

金門的夏季酷熱,整體而言是乾旱的,所以,在金門的作物都以耐旱為主,例如:地瓜、花生。在雨量豐配的台灣,四季皆有的小白菜是很容易取得的短期葉菜,平均三個星期就可以收成。但在金門,酷熱的夏季除了一天要澆三次水才能養得好之外,夏季更生龍活虎的昆蟲更讓小白菜的種植備加辛苦。

而蔥和韭菜呢,相對來說是比較耐旱的,病蟲害也少,更好的是,它們的收成可以是只採收土面上的部位,留在土下的根,只要再澆水,施點薄肥,一個星期後又翠綠茂盛了。

另外,在冬季開始種蒜的季節,還會有機會吃到切入青蒜的風味,更落實了我的想法,不是嗎?

在山后民俗村有二家賣蚵仔煎的小吃店。

王阿婆蚵仔煎是賣了三十多年的老店,舖滿石蚵的蚵仔煎不只是遊客更是很多在地金門人記憶中的味道。




另一家由浙江媳婦操辦的小吃店,雖然才開張幾年,但以花生粉、蕃茄自己熬製的甜辣醬,滑順的口感,也讓她累積了不少自己的死忠客戶。 



來到山后民俗村,這兩家不妨試吃比較看看哦。

2016年8月27日 星期六

隱藏版早餐~時蔬煎餅


在金門的民宿,標榜自己做早餐的很少,主要的原因是金門有不少相對台灣而言還蠻特殊風味的小吃,像是一直希望正名為金門粥的廣東粥、酥到掉渣的閩式燒餅、像是雙胞胎變型的油條、石蚵滿滿的白麵線等等,所以,多數的民宿會提供的是金門風味的早餐,讓客人多留點肚子再去嚐嚐其它的金門美食。



本來,以我這種因為娘不在身邊只好勉強著熟食材下肚的手藝,是不敢拿給客人當早餐的。但是,因為自己種菜之後,就將「愛物惜物」、「勤儉持家」當成最高指導原則,尤其是好不容易長出差強人意可以吃的蔬菜,就忍不住愛現希望客人嚐嚐看,於是,發展出「時蔬煎餅」這道只有續住二天以上客人才有機會吃到的隱藏版早餐。

先說說為什麼自己種菜會跟大膽自己做早餐扯上關聯。

既然來到環境那麼好的金門,種菜當然要講究自然又健康,於是,除了奉行不使用農藥及化學肥料之外,我更「高規格」地連有機肥都是以自家廚餘及動物排遺當成堆肥。

真正自己動手摸土之後才知道,所謂「有機」真的不是那麼簡單的。一般市場上能買到的又嫩又好吃的菜,真的是肥料加出來的。在肥份不夠的土地上,當鄰居的短期葉菜三個星期長到手掌大可以吃時,我的才手指長;別人都種第二輪了,我的還長不大。狠心拔下來吃,才發現纖維己經又老又粗,很難入口了。

說了一大段,是要表達,當我的菜園中看到有長得差強人意的綠色植物時,要我捨棄,實在是一大掙扎。這第一個被我捨不得的,就是紅蘿蔔的葉子。當我照著書說將紅蘿蔔疏苗時,看著那細細嫩綠的葉子,似乎青翠到要滴出水似的,要我就這樣讓它回歸泥土中,心痛啊。

於是,第一份時蔬煎餅面世了。



忘記是怎麼想到的,總之,我將有著淡淡香味的紅蘿蔔葉切碎加入麵糊中,煎出仍帶著漂亮綠色的煎餅時,心花真的開了。

端上桌後,讓客人猜猜看是什麼菜?又是另一種樂趣。說真的,平常誰有機會吃到紅蘿蔔葉,是吧。

這紅蘿蔔葉煎餅讓我自滿了好一陣子,每當客人猜不出是什麼菜而揭開謎底時那種驚喜的反應,讓我對自己的手藝和「聰明伶俐」越發有信心起來。

於是,繼初冬的紅蘿蔔葉煎餅之外,慢慢的,將我能種得不錯的蔬菜加入煎餅之中,蔥、茄子、秋葵,白蘿蔔葉,都陸陸續續出現在餐桌上,有的加熱了還能保有漂亮的顏色,有些會有脆脆的口感,有些會帶香味,於是,這隱藏版的早餐,慢慢佔據在早餐桌的小角落。

我自吹自擂了大半天,看倌可有興趣。歡迎來民宿碰碰運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