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金門旅遊的朋友,不管是自己做旅遊攻略,亦或是聽從朋友建議到處冒險,在各式小吃或美食的品項中,大概率都不會錯過「廣東粥」(搭配油條,強烈建議哦)。這種跟在台灣吃到的「廣東粥」完全不像的]粥,其實在名稱上是有誤解的,以金門腔閩南語的發音~「ㄗㄚm ㄇㄜˊ」,「雜糜」才是比較正確的音譯+意譯。
金門氣候偏乾,天然水資源不豐沛,不利於出產稻米,所以,傳統上吃「米」是比較稀罕及昂貴的,因此,吃米要最大化利用,加多點水煮,讓米比較白白胖胖,用「爪籬」將飯撈出的「乾飯」,這是長輩或尊貴者才有的待遇,一般民眾就是以湯水多的粥為主,為了飽足再加入地瓜或其它的食材。
「雜糜」也不是日常吃的,以大骨頭熬湯(也是食材的充分利用),白米煮到快糊化,加入的各式材料是海島較易取得的魚丸、裹地瓜粉的瘦肉、豬肝、蛋花、芹菜珠等,要講究的淋上一點蔥頭油及胡椒粉,就是涮嘴好吃的「雜糜」。
大概是島上的外來軍人以自己習慣的認知稱為「廣東粥」,隨著美味的流傳及觀光資訊的複製貼上,觀光指南上只見「廣東粥」,原發音的「雜糜」反而只存在在地人的口中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