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6日 星期六

疼惜故鄉而捐出的張文帝洋樓

「愛好歷史古蹟的建商和台灣的華僑,曾幾次要我們將洋樓賣給他們,因為他們喜歡洋樓的外觀⋯」張惠英在信中寫道。

旅居大馬的張文帝,是在1916年隨父親步伐至南洋發展,經營錫礦、橡膠園、巴士客運和加油站而事業有成。

1933年為奉養欲落葉歸根的雙親,不遠千里跋涉返鄉督工興建此一洋樓,然而1935年落成後不久,1937年即爆發「盧溝橋事變」,因時局動盪,雙親最終放棄返鄉養老,此一洋樓,張家一天也未曾進住過。

2016年,張文帝後人張惠英女士基於愛家愛鄉及珍惜先人的心血的心情,將這棟低調奢華的洋樓捐贈給縣府。

在重新修復過程中,發現鋼筋結構是竹節狀,雖然金門不在地震帶上,但由此可見張文帝相當重視安全和結構問題;連紅磚牆體都是熟磚。熟磚即便斷裂,斷裂面都能鋒利得像刀一樣,可見建築用料的實在。

張文帝洋樓建築介紹



張文帝洋樓為二層樓出龜形式:意即外廊中央向外突出,貌似烏龜頭部,呈現「凸」字型的平面格局。

1934年沙尾街曾遭七、八十名海盜洗劫二幾戶,因治安敗壞,象徵富裕洋樓興建時特別注重防禦系統,如角樓、槍孔、鐵窗、牆櫃暗格等,期保障身家財產的安全。





防盜匪鐵窗,雖說是防禦工事,但低調奢華之處就在於鍛鐵彎曲成各式圖紋,別具另一番美感。

正中央的鐵窗還有中華民國國徽的設計,都表現出當年華僑的愛國意志。








洋樓的裝飾充滿了「中西文化混合」的特點,既有西方風格的紋飾,也會閩南傳統的結構,讓現在的後人在欣賞洋樓建築時,可以神遊回到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
具有西方風格的鴿子、飛馬等圖飾

鳳梨圖案同時代表了張文帝在馬來西亞經營果園的歷史

馬約利卡磁磚的裝飾更是洋樓上瑰麗的一抹色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