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迎賓館

距離大陸比距離台灣還近的金門,曾經有很長一段所謂戰地政務時期。在這段歷史中,台金兩地的人民不是那麼可以自由移動,甚至連錢幣都有點差異。隔著海峽,就像隔著面紗,在多數台灣人眼中「金門」就只是教科書中的地點,遙遠而不真實。
也許每個人都可以隨口說出有關八二三炮戰啦、古寧頭大戰等典故,但真正在「戰地政務」管轄下,金門人的生活有哪些特殊的風貌,你似乎並不清楚,但其實有一些,你可能又常常聽到、說到,熟悉地很,那就是「勞軍」。說到勞軍,就會想到鄧麗君,而勞軍「勞」的不僅僅是軍,有時也包括民,而這些內容,就在「迎賓館」的展示之中可以一窺一二。

有時候從名詞的應用中,就可以得見歷史的痕跡了。由蔣經國總統命名的「迎賓館」,昔日有「戰地希爾頓」之稱。若你聽到這個名字,立刻聯想得到那代表「迎賓館」是戰務時期的金門用來接待外賓之用的最高級旅館。恭禧你,你應該是六年級初以上的「老人」了;若你想到的是那個錢多到花不完的芭莉斯希爾頓,也恭喜你,你應該正是青春無敵的八、九年級生吧。

歷史,是旅遊不可缺少的辛香料。

位在金門東半島的迎賓館是一座因應戰防需求而興建在花崗岩坑道之中的戰地旅館。正面是兩層樓的水泥建築,昔日為會客室兼開會、電影欣賞、及晚會交誼之用,二樓為軍民均可使用的圖書室;樓房後方則有長三百多公尺的坑道,建置有客房,接待外賓及讓勞軍團體下榻,曾住過的名人包括最早的軍中情人鄧麗君及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坑道兩側有中西餐廳、坑道外則有庭園和籃球場。

而這片偌大的土地隨時戰爭煙硝的遠去,角色有了改變。由代表軍管的金防處將經營管理移交給推展觀光發展的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後,「迎賓館」於九十九年四月二十日重新開幕,搖身一變成為回憶戰爭歲月中有關金門軍事、生活及勞軍文化的展示館。


讓我們從門口開始吧。

為了因應現代的觀光需求及旅遊文化,今日的「迎賓館」風貌並非重現昔時的原始一景一物。為了加強訴說金門歷史故事的豐富性,不免有大幅的更新整修。但重要的歷史文物也有所保留,大門口標寫著「金門軍人服務站」的石柱就是原物保留。軍友社是軍中和民間的橋樑,辦理服役弟兄及家屬的服務工作,以及聯繫巡迴訪問、協調及輔導等多項工作。「迎賓館」的工程就是由金門軍友社與金門防衛司令部合作興建,並由軍友社負責管理營運。



走向主體建築之前,是佔地廣大的庭院。庭院的展示主題是國防部女青年工作大隊。女青年工作隊的主要功能是針對部隊官兵的政教宣導、灌輸愛國思想及政治教育等,不論崇山峻嶺、偏遠離島,擔任著軍中精神戰力的重要角色。雖然女青年工作大隊早已走入歷史,但與官兵團康活動、同歌共舞的畫面,不但留存在電影畫面及歷史書籍中,現在則化為實體,屹立在「迎賓館」的草地上。


蔣經國總統是「迎賓館」的命名者,也是帶領台灣從反攻大陸的過客角色走向長治久安、建設發展的重要領袖,更是大陸觀光客最有興趣及好奇的人物之一,因此,這尊座像由室內移駕到戶外,繼續坐著,永遠看顧著風華流轉的「迎賓館」。




走上「迎賓館」的台階,進入室內的第一眼,就是「永遠的軍中情人鄧麗君」笑靨盈盈地迎接著來賓。

一樓空間的展示規劃為軍事設施的介紹。金門曾是戰地,在金門的軍民生活中,有些防禦設施、景物,就充斥在金門的海邊、陸上,將金門形成特殊的戰地空間。

一樓展示區有點像是金門戰地認識入門,當你知道了何謂軌條砦、認識了反空降椿、反空降堡、雷區、偵測雷達及鐵絲網的防禦佈署,勘透各項自然及非自然的偽裝設施及坑道的秘密,在金門的旅遊將更增添揭露秘密的樂趣。

這些對金門人而言習以為常,對外地遊客來說卻是相當特殊的景觀,也許顯而易見而你不知意義,有些隱匿在荒草之中,讓你視而不見,默默地訴說著它的戰地任務。走過一樓展示區,在回到金門的真實土地上,你的眼光就不再一樣。


在走到二樓之前,昔日的坑道旅館,以另一種方式讓你見識。長達三百多公尺的原坑道住宿空間由於保養及管理不易,現在並未開放。但迎賓館以一小段長廊展示空間讓人遙想當年坑道旅館的風貌,更佈置了兩個小房間,讓遊客自行想像當年鄧麗君等人居住其中的情景。




圖片說明:左圖為仿照坑道意象設置的展示長廊,走過兩旁圖片,長廊盡頭即是封閉中的真正的坑道旅館入口(中),在這扇門之後,就是仿佛火車車廂般蜿蜒的客房,共有三十一間,八十六個床位,昔日的「戰地希爾頓」真實面貌就在這裡(圖右)。

二樓,就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空間了,充滿歡樂、音樂、歌舞。

鄧麗君的照片及內容當然佔了相當大的一部分。畢竟能和「老鄧」分庭抗禮的「小鄧」,不但是台灣人心中永遠的軍中情人、愛國藝人,她柔和的歌聲更拉近兩岸百姓的距離,其影響力及受到愛戴的程度是相當重要的,在戰地金門的生活歷史中佔有一席之地。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二樓規劃了一間視聽室,每個半點,播放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花費鉅資向台視電視公司買來的特別節目「君在前哨」的十五分鐘剪輯影像,畫面相當珍貴,鄧麗君的輕柔歌聲、俏皮青春模樣、巧笑倩兮及昔日戰地展示,都在影片中活生生地重現。不論你是不是鄧麗君的歌迷,這段珍費影面都是錯過可惜,除了在此地,別的地方再也看不到了。鄭重推薦,參觀「迎賓館」一定要預留時間欣賞這段影片。

除了鄧麗君,勞軍文化的發展也是相當具有可看性。

隨著時代演進,戰地駐防軍人的組成不同,勞軍的形式及內容也是一再推進,更加多元化。從最早的國劇、傳統戲曲,漸次地加入雜耍特技、歌舞表演、甚至歌仔戲、帶動唱及電影播放等各種活動。勞軍活動除了表達敬軍愛國的熱忱,也成為促進軍民感情,豐富戰地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活動。
從藝工隊、婦聯會,到金門文化工作隊,組成成員從軍中同志,擴大到學校教師及地區男女青年。到後期金門文化工作團的成立,任務也從服務戰地軍民、政令宣導演變成到台灣甚至海外宣揚金門、慰問華僑及敦睦邦交等。昔日的青春男女團員,現在已經是社會中堅,活躍在金門政商各個角落。活歷史就在身邊,也許,站在你身旁參觀的人,就是照片中人。

二樓除了照片及文字展示,還有二台小型多媒體播放器,可以看到當年文化工作團表演的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