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7日 星期五

海內外皆知名的金門地標:莒光樓,日夜景各有千秋


做為金門觀光景點中最資深且知名的地標之一,莒光樓的日與夜,仍然維持著不可錯過的地位。

除了建築本身的特色:樓高三層,每層皆有不同的展示主題,其中最著名莫過於胡璉將軍的青天白日勳章。登上莒光樓遠眺戶外風景,下臨莒光湖色,近擁金城街景,遠方浯江海潮連結到更遠方的烈嶼及廈門風光;晚上,金城鎮的燈火輝映,暗黑之外金門大橋長虹成為廈門百萬燈火的前景。

莒光樓做為金門的精神象徵,以中國傳統建築的城樓樣式放在現代建築的基座之上,締造一項獨特建築美感。建於民國41年(西元1952年)用以表彰在金門歷次戰役中英勇官兵之事蹟。

自西元1959~64年間,莒光樓四度被中華民國郵政總局做為郵票的主題,郵件遍及海內外,與「毋忘在莒」勒石同樣成為戰地金門著名的地標性建築,也是當時金門的最佳代言人。

由於曾經被採用為中華民國郵票圖案而馳名國際,成為外賓訪金門的第一站。一樓設有簡報室,放映金門多媒體簡介,可以讓來訪者對金門有個概括的認識
莒光樓前還保有為數不多的金門電話亭


展示內容

◾️1樓主樓展示區:風獅爺、民俗物品、傳統聚落、金門高粱酒、金門鋼刀。
◾️2樓展示區:金門人文風景照片。
◾️3樓展示區:胡璉將軍展示、免費的望遠鏡遠看廈門。

莒光樓開放參觀時間:

參觀時間:週一至週日,早上8點~晚上10點
免門票

夜霧中的莒光樓,別有一番凜然的氣氛




2025年1月14日 星期二

小歐洲~羅寶田神父紀念園區

1954年12月24日聖誕節前夕,一位大鬍子神父來到金門,在醫療與物資缺乏的年代,這位神父親手搭建了教堂及慈愛之家做為宣教與醫療之用,四十年來他騎著機車照顧金門人健康,發放物資,即使歷經八二三的戰火、教堂失火毀損,都不曾捨棄金門,最後埋骨長眠於此,成為金門人口中的洋菩薩,他就是羅寶田神父。

出生於法國馬賽的羅寶田神父,在羅馬國際大學及聖安東尼大學完成了神學及醫學的養成教育。1931年奉派至中國傳教,1953年來到台灣,1954年12月24日他帶著救濟品抵達金門,從此金門成為他的第二故鄉。

1958年八二三戰爭爆發,在戰情最嚴峻的前六個月,這位大鬍子渾身泥土的外國人,在金門四處奔波,與軍民共同搶救傷患,四處籌募救難濟物資的身影,是走過那個年代的金門人熟悉的畫面。那段時間,羅寶田神父身為天主教福利會戰時救濟服務處金馬區代表,兼任美軍顧問團助理隨軍司鐸,來往台灣、金門、琉球籌募物資,經手運來金門的救濟物資達數百噸。

羅寶田神父1959年獲頒「光華獎章」,1994年過世後仍獲選傑出醫療獎,以及獲頒總統褒揚令,創下一位平民且是外籍人士獲總統褒揚先例。他的一生。愛主愛人,為愛的真諦

羅寶田神父過世前一直希望重建教堂,並親手設計了藍圖,但直到過世未能如願,為了感念羅神父的仁愛胸懷,2009年及2012年,在羅神父為金門人病看施藥的天主教堂原址,金門縣政府辦理了羅寶田神父紀念園區的整建,希望羅神父的大愛永誌不忘。

現在拜訪羅寶田神父紀念園區,羅馬拱門廣場的中心是1981年就安座的聖母像圓環遺址,旁立潔白的的天主堂教堂牆面,來代表當年的教堂,整體有小歐洲的氛圍,晚上會有燈景。